《在爱里相遇》序——省思、忠告与喜悦

2012-10-04 22:05:54出处:漓江出版社有限公司上海出版中心作者:佚名

我要分享

  台湾“中央大学”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洪兰

  看蔡颖卿的书是一大享受,每次都迫不及待地把它看完,好像一场心灵的飨宴,颊齿留香,回味无穷。她的文笔流畅、语意真切,所叙述的教养孩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故事,看了令人频起共鸣。是的,孩子可以没有青春叛逆期,我的孩子就没有,这关键就如她说的,孩子不是在某个年龄突然不跟父母讲话,而是跟父母慢慢疏离时,未被察觉。曾有个初中主任跟我说,他以前每天接送女儿上下学,在路上的时光就是父女沟通的时光,女儿吱吱喳喳地把学校发生的事说给他听,父女没有隔阂;后来女儿考上了高中,学校有校车可搭,他便不再接送女儿,结果才一学期,女儿就变了,高墙筑起来了,有话不跟他说了。因此他当机立断,退掉校车,还是自己接送,虽然一趟要四十五分钟,但没有什么比亲子关系更重要,宁可牺牲点睡眠,也不能让女儿有话不跟他说。

  我为这位主任喝采,如果每一个父母都能像颖卿一样,孩子就不会叛逆了。其实颖卿也是职业妇女,也是蜡烛两头烧,但是她有许多小地方,例如给孩子留张纸条,让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关心。当沟通管道畅通时,孩子的负面情绪一出现就被疏导掉,自然不会有火山爆发的场面发生。她说得很对,早上叫孩子起床时,温柔一点会有很大差别,她轻抚孩子的脸颊,使他们慢慢醒来,而不是大声喊叫:“还不起来,要迟到了!”让孩子一惊跳起,整天都心情不好。一日之计在于晨,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,看到颖卿叫她女儿起床的方式,令我会心地一笑,我母亲就是这样叫我们起床的,我也是这样叫我儿子的。母亲的温柔可以消弭青春期的风暴,因为孩子会永远记得母亲的脸是张温暖的脸,在外面碰到了挫折,会想到回来与母亲诉说。

  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,一个孩子要教养成功,父母本来就要花很多心力,最重要是父母教养的观念要正确,自己以身作则,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。孩子是看着父母的影子长大的,只要父母的身教足以做孩子的楷模,孩子不可能变坏。

  我看这本书最感动的地方,是作者小女儿的道德勇气。当医生没有好好替她洗牙齿时,她敢挺身而出,指责医生不敬业,她义正词严地给医生留条子:“很明显的,你并没有以你的工作为荣,当这种态度影响到别人应有的权益时,我觉得是不可原谅的。”Bravo! 能够教出这样孩子的母亲,值得我立正敬礼。但愿台湾所有的孩子,都有这种正义感与道德勇气。

  古人说:‌“玉不琢,不成器。”孩子要教才会成材,但是要怎么教呢?请好好读一下这本书,自己是个‌“好大人”,孩子自然就是个‌“好小孩”了。相信这本书会像颖卿的第一本书《妈妈是最初的老师》一样,带给父母很多的省思、忠告与喜悦。

回到目录

账户未绑定手机号

绑定 ×
绑定手机 ×